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发现浙江黑松叶蜂核多角体病毒可用于生物防治
松叶蜂类害虫是全球松林的重要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日本及中国等地。在中国,浙江黑松叶蜂危害多种松属植物,常周期性暴发,虫口密度可高达上万头/株,幼虫以针叶为食,可导致整株树木光秃如同火烧,严重影响松树的正常生长发育。虽然化学农药可迅速降低虫口密度,但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日益凸显,因此开发新的生物防治手段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研究团队从浙江黑松叶蜂的幼虫尸体中分离出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ezhNPV),在控制浙江黑松叶蜂种群方面表现出优良的生物防治效果。
研究人员在乔松林中进行了林间试验,同时通过电子显微镜和病毒基因组测序对NezhNPV进行了形态学和基因组学上的表征。NezhNPV病毒由不规则的多面体组成,每个多面体中包裹着不同数量的杆状病毒粒子,每个病毒粒子含有一个单一的核衣壳。NezhNPV病毒基因组长度为80,637 bp,包含90个开放阅读框(ORF),其中包括38个核心基因、8个鳞翅目病毒基因、34个膜翅目病毒基因和10个特有的病毒基因,且其基因组是已知最小的昆虫病毒基因组。通过系统发育分析、K2P核酸遗传距离以及生物学特性的综合分析,确定NezhNPV是一种新型γ膜翅目昆虫病毒,并暂定命名为Gammabaculovirus nezhejiangensis。与其他膜翅目昆虫病毒相比,NezhNPV的基因组展示了高度共线性,但在orf3与orf35之间存在基因反转和重排,具有独特的基因组特征。
本研究成果表明,NezhNPV病毒可作为一种新型生物防治杀虫剂,为浙江黑松叶蜂的生物防治提供新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论文于2024年11月在线发表在SCI一区期刊Pest Management Science上。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副研究员王青华为第一作者,并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教授周序国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的资助。(孔德治 王青华)
原文链接:https://www.forestry.gov.cn/lyj/1/dzw/20241223/60149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2025-10-31
习近平抵达韩国出席亚...
2025-10-30
贺荣出席第十二次上海...
2025-10-30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2025-10-29
李强会见马来西亚总理...
2025-10-28
李强出席第20届东亚...
2025-10-22
自治区林草局赴东乌珠...
2025-10-22
2025年广西国际林...
2025-10-22
[中国新闻网] 广东...
2025-10-22
七坡林场提前超额完成...
热门资讯
2025-10-31
习近平抵达韩国出席亚...
2025-10-30
贺荣出席第十二次上海...
2025-10-30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2025-10-29
李强会见马来西亚总理...
2025-10-28
李强出席第20届东亚...
2025-10-22
韩正会见美国俄勒冈州...
2025-10-21
省法院召开党组(扩大...
2025-10-21
规模超首届!第二届普...
2025-10-20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2025-10-17
张军会见联合国副秘书...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34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