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沙海新绿映天山
发布时间:2025-09-18
来源: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作者:佚名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通过科学治理,荒漠和沙地面积“双缩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巨变。
初秋时分,塔里木河下游的这片牧场吸引了20多户牧民回来长住。
而十多年前,因为干旱缺水,寸草不生,牧民们被迫搬离这里。
牧场复苏的密码来自塔里木河上游的生态补水,7个大型水利枢纽蓄住了天山雪融水,沿途10条引洪干渠和78条支渠如同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把水输送到戈壁深处。水流之处,更多的植被得以复苏。
十年间,塔里木河下游河道一公里范围内,地下水位抬升了约7米,2300平方公里植被得以恢复。牧民逐水草而居,热孜万古丽一家刚回到牧场的时候只养了100多只羊,如今她家的羊已经增加到500只。
不仅牧民回来了,跳鼠、马鹿等170多种野生动物也重新回归人们的视线。
像这样的沙化土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已经治理了5.2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8个上海市的面积。就在去年底,塔克拉玛干沙漠历史性实现锁边合龙,给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海织上了一条3046公里的“绿围脖”。眼下,大家正忙着平整沙地,扩边增绿。阿卜杜热伊木家三兄弟就包下了1100亩沙地种植葡萄,当时,不少邻居都说他们是异想天开。
三兄弟的底气来自于扩边增绿对生态的改善。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这处风口,大片防护林不仅挡住了风沙,也增加了降雨,旁边的枣树已经硕果累累。阿卜杜热伊木三兄弟也放下心来,扩大果树种植规模。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三兄弟种下的葡萄苗已经扎下了根。
沙漠成绿洲,荒滩变果园。如今在新疆沙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达184.5万亩,枸杞、甘草等沙区特色节水型林草产业蓬勃兴起,沙产业年产值突破43.7亿元。
原文链接:https://www.forestry.gov.cn/lyj/1/dfdt/20250917/64271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2025-10-22自治区林草局赴东乌珠...
2025-10-222025年广西国际林...
2025-10-22[中国新闻网] 广东...
2025-10-22七坡林场提前超额完成...
2025-10-22广东省林业局办公室关...
2025-10-22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新成...
2025-10-22“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
2025-10-22全省耕地保护监测监管...
2025-10-22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督查...
热门资讯
2025-10-22韩正会见美国俄勒冈州...
2025-10-21省法院召开党组(扩大...
2025-10-21规模超首届!第二届普...
2025-10-20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2025-10-17张军会见联合国副秘书...
2025-10-17丁薛祥出席中国环境与...
2025-10-16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六...
2025-10-15最高检党组第五轮巡视...
2025-10-14李强会见加纳总统马哈...
2025-10-13李强同朝鲜内阁总理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