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林业书刊 > 正文

春日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 解锁生物多样性密码

发布时间:2025-09-18 来源: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作者:佚名

  春天来临,武夷山国家公园迎来生物多样性观测黄金季。

  在海拔800米的常绿阔叶林区,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队队长徐自坤拍摄到鸟巢菌萌发现象。这种外形酷似微型鸟巢的奇特真菌,正以每分钟分解0.3克有机物的效率促进物质循环。厦门大学李振基教授表示,别看这种微小的分解者不起眼,它却在悄无声息间掌控着森林自净能力的关键,凭借一己之力撬动整个生态循环的稳定。它的数量多寡,更是土壤活性指数最直观的体现。

  

  帽蕊草。徐自坤 摄

  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迎来花期。植株绽放淡黄色花序,为多种传粉昆虫提供蜜源。黄腹角雉进入求偶期,生动展现了顶级保护物种与关键植物种在漫长岁月中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紧密联系。

  

  鸟巢菌。徐自坤 摄

  在幽深的沟谷地带,被称为"植物界寄生虫"的帽蕊草进入抽芽期。这种完全依赖宿主根系存活的稀有物种,寄生植物的繁盛需要苛刻的生态条件,其独特的生存方式,是公园生态良好的见证。

  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武夷山国家公园正以春日里的万物竞发,展示其生物多样性魅力。(记者 张丽君)

  


原文链接:https://www.forestry.gov.cn/lyj/1/kpgjgy/20250325/61710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