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共生!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
九月的杭州,世界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见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行动。
9月22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启幕。这是该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参与范围最广的一届盛会。
20世纪中叶,全球资源与环境危机日益严峻。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旨在通过跨学科研究、跨部门合作,寻找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改善人类生计的平衡之道。
9月22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顾天成 摄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50多年来,“人与生物圈计划”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及其全球网络,正是“人与生物圈计划”理念落地的重要载体。它们不仅是自然保护地,更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示范区域。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4个自然保护地跻身这一世界级网络,总数位居亚洲第一。
生态增绿,科技护绿。中国既放眼国际,也立足本国。1993年,中国创建了“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CBRN),为更多本土自然保护地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9月22日,代表在参观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设置的儿童画国际巡展。新华社记者黄宗治 摄
如今,这一网络包含214个成员,涵盖我国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成为全球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协作平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新技术新突破大量涌现,为全球共同应对生态环境领域的全球性挑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秘书长安东尼奥·阿布雷乌表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日益体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愿景,同时在应用数字技术等先进技术方面拥有丰富经验。中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在国际社会分享推广。
本届大会将讨论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2026—2035)》,发布《杭州宣言》,制定未来十年发展蓝图,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单位,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表示,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携手并肩,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而努力奋斗。
4月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横塘村,油菜花田与村庄、公路、群山构成一幅美丽画卷(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胡剑欢摄)
原文链接:http://lycy.hebei.gov.cn/article_78889.html?k=Z3JvdXBpZD0z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2025-10-22
自治区林草局赴东乌珠...
2025-10-22
2025年广西国际林...
2025-10-22
[中国新闻网] 广东...
2025-10-22
七坡林场提前超额完成...
2025-10-22
广东省林业局办公室关...
2025-10-22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新成...
2025-10-22
“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
2025-10-22
全省耕地保护监测监管...
2025-10-22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督查...
热门资讯
2025-10-22
韩正会见美国俄勒冈州...
2025-10-21
省法院召开党组(扩大...
2025-10-21
规模超首届!第二届普...
2025-10-20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2025-10-17
张军会见联合国副秘书...
2025-10-17
丁薛祥出席中国环境与...
2025-10-16
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六...
2025-10-15
最高检党组第五轮巡视...
2025-10-14
李强会见加纳总统马哈...
2025-10-13
李强同朝鲜内阁总理朴...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34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