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毛乌素沙地奏响科技育苗的“绿色乐章”

发布时间:2025-10-10 来源: 陕西省林业局 作者:佚名

  在毛乌素沙地南缘,陕西靖边县冯家峁林场历经七十余载岁月沉淀,正以科技为笔,书写着林业发展的全新篇章。冯家峁林场成立于1952年,距县城西北10公里,10.74万亩的经营版图上,乔木林、灌木林、草地等错落分布,1300亩苗圃地孕育着无限生机。2024年,林场成功入选全国种苗基地试点林场,2025年,一场关乎育苗技术的“绿色革命”在这里悄然拉开帷幕 。

  

  科技赋能:传统林场的“智能升级”

  走进冯家峁林场,3072平米的智能温室大棚与2880平米的空心棚整齐排列,200亩大田育苗区绿意盎然。今年,林场首次引入穴盘基质集约化育苗技术,通过“人工+自动化设备”的组合,实现了精准播种与灌溉,数字化设备与智能控制系统更是全程守护苗木生长 。

  

  冯家峁林场场长贾治鹏说“以前传统育苗,全靠人工凭经验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苗木成活率还不稳定 。”“现在有了这套智能系统,从播种到灌溉,每一个环节都能精准把控。就拿移栽来说,穴盘育苗能最大程度避免根系损伤,苗木成活率一下子提升了25%-40%,人工成本节约40%,整体成本降低30%-50%,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

  在大田育苗区,“大田育小苗,道路育大苗”的独特模式让人眼前一亮。常绿苗木、彩叶植物与各类花卉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园林式的生态画卷 。我们在培育优质苗木的同时,也注重生态与景观功能的结合 。”贾场长蹲下身,轻抚着长势喜人的幼苗,“这样的新型苗圃基地,不仅能产出好苗子,还能供人游览,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今年,我们预计能完成262万株乡土乔灌草和经济林品种育苗,为三北工程提供坚实的种苗保障 。”

  

  破局前行:国有林场的振兴之路

  冯家峁林场的转型,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国有林场改革的生动实践。长期以来,传统育苗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制约着林场的发展 。而现代工厂化育苗模式的落地,让种苗生产迈入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时代,彻底打破了发展瓶颈 。

  

  冯家峁林场场长贾治鹏说“作为全国种苗基地试点林场,我们肩负着探索国有林场发展新路径的重任 。” “通过技术革新,我们不仅激发了林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更希望能为国有林场全面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靖边经验’ 。”

  从昔日抵御风沙的“生态屏障”,到如今科技创新的“育苗高地”,冯家峁林场的蜕变,是新时代林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三北工程稳步推进的背景下,这里培育的每一株幼苗,都将成为筑牢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力量,而冯家峁林场也将继续以科技为翼,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


原文链接:http://lyj.shaanxi.gov.cn/zwxx/mtbd/202510/t20251010_357368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