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论坛】抓重点区域生态修复 促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的农春河是黄河在贵德境内的一级支流。过去的农春河河道堵塞,浊流侵岸,如今通过实施生态修复项目,河流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水质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愈发宜人,不仅为当地居民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还带动了相关生态产业的发展,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活图景。
农春河的变化其实只是青海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生态文明高地的一个生动缩影。一直以来,青海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以重点区域的突破带动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在三江源地区,通过退牧还草、黑土滩治理,曾经裸露的土地重新披上绿毯;在青海湖,通过湿地保护、沙化土地治理,如今湖水面积逐年扩大,湟鱼洄游的通道越来越畅通;在祁连山青海片区,通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森林抚育,牧民的草场土壤更肥沃,优质牧草的覆盖率越来越高。
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是青海建设生态文明高地的有力抓手。一系列针对性举措的落地实施,不仅逐步扭转了生态退化趋势,让受损的生态系统慢慢恢复活力,抵御风险、自我调节的能力显著增强,也为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筑牢了“屏障”,让青海的生态优势从“潜在”变为“显性”。无论是依托优质生态资源发展的生态旅游,还是与生态保护相契合的特色产业,都能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逐步兴起,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不仅让当地群众在生态保护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也推动青海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转型,让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青海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修复好生态重点区域是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命脉所在,这些区域或是水源涵养的核心区,或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带,或是抵御灾害的前沿阵地。唯有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发力,不断完善政策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技术手段,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让生态核心区的功能不断提升,让青海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路径更加通畅,才能形成“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良性循环,让生态惠民的成果惠及青海各族群众,推动“人人护生态、生态惠人人”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为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凝聚起更强大的合力。
原文链接:http://lcj.qinghai.gov.cn/xwdt/snxw/content_13354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2025-10-22
自治区林草局赴东乌珠...
2025-10-22
2025年广西国际林...
2025-10-22
[中国新闻网] 广东...
2025-10-22
七坡林场提前超额完成...
2025-10-22
广东省林业局办公室关...
2025-10-22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新成...
2025-10-22
“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
2025-10-22
全省耕地保护监测监管...
2025-10-22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督查...
热门资讯
2025-10-22
韩正会见美国俄勒冈州...
2025-10-21
省法院召开党组(扩大...
2025-10-21
规模超首届!第二届普...
2025-10-20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2025-10-17
张军会见联合国副秘书...
2025-10-17
丁薛祥出席中国环境与...
2025-10-16
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六...
2025-10-15
最高检党组第五轮巡视...
2025-10-14
李强会见加纳总统马哈...
2025-10-13
李强同朝鲜内阁总理朴...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34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