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新重庆-重庆晨报:“植物界大熊猫”崖柏保护发展利用战略合作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在渝举行

发布时间:2025-10-22 来源: 重庆市林业局 作者:佚名

  

  

  

  

  崖柏,穿越3亿年时光的古老孑遗物种,曾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一度被宣布“野外灭绝”,堪称植物界的“大熊猫”。10月17日,重庆市林业局、开州区政府举行崖柏保护发展利用战略合作座谈会暨签约仪式,携手写好崖柏保护发展“答卷”。

  

  签约:以崖柏保护利用促产业融合发展

  

  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春华指出,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崖柏保护利用的“主产区”和“首创地”,率先突破规模化繁育技术,建成全国最大崖柏繁育基地,累计繁育苗木超300万株,野外回归75万株,迁地保护覆盖17个省份,创造了“百倍级种群恢复”的奇迹,为全国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了“重庆方案”。

  

  开州区委书记蒲彬彬说,开州区崖柏保护利用一体推进,登记野生崖柏7900株,建成国内首个崖柏种质资源数据库,“崖柏保护与繁育”获评生态环境部2025年度“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践成果”,崖柏保护利用入围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目前已成功开发崖柏精油、护发素等10余种生态产品,累计注册相关知识产权68项、衍生商品商标120余个。此次签约以崖柏保护利用促产业融合发展为主题,重点围绕崖柏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利益共享、产业融合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会上,双方共同签署了《以崖柏保护利用促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坚守:“百倍级种群恢复”奇迹的背后

  

  崖柏是我国珍稀濒危物种,而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崖柏保护利用的“主产区”和“首创地”。1999年,崖柏在重庆大巴山被重新发现时,野生种群不足1万株,分布区域极度狭窄,生存危机迫在眉睫。市林业局作为野生动植物保护主管部门,始终将崖柏拯救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重中之重,历时二十余载,推动这一“地球独子”实现从濒危到重生的跨越。

  

  在市林业局的指导下,科研团队对7000余株胸径4厘米以上的野生崖柏逐株进行编号挂牌、GPS落图定位,全面掌握野生崖柏的资源本底状况,建成国内首个区域性崖柏资源数据库。科研人员还综合运用GIS、无人机RTK、激光雷达等技术,构建崖柏群落及栖息地三维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对种群结构、动态变化及致危因子的精准分析与可视化管控,现在,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保存的野生崖柏占全国总量70%以上。

  

  据了解,雪宝山自然保护区科研团队成功攻克规模化扦插繁育技术——将扦插生根率从不足5%提升至90%以上;建成4个珍稀濒危植物繁育基地,420亩专用采穗圃,65亩户外育苗苗床,1个繁育实验室,1个综合利用实验室以及1个基质自动化生产车间,实现年育苗能力达200万株。

  

  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打造国内首个珍稀濒危植物规模化繁育科研平台,建成全国最大崖柏繁育基地,并在云南、宁夏、内蒙古等17个省市建立50个迁地保护试验基地,平均成活率超85%。据统计,目前累计繁育苗木超300万株,自然保护区野外回归面积超4500余亩、回归株数75万余株,创造了“百倍级种群恢复”的奇迹。

  

  “崖柏+”全产业链发展在保护中促发展

  

  按照“生态优先、系统治理、融合发展”原则,开州区形成《开州区“崖柏保护利用”林权改革试点促产业融合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6年—2030年)》。在协议中,双方提出“崖柏+”全产业链发展路径,开发崖柏香精、药用提取物等高附加值产品;建设崖柏主题康养基地、生态研学营地;推动崖柏保护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崖柏主题民宿、农家乐,支持围绕崖柏保护利用推进“三兴村”建设。

  

  开州区还将划定崖柏可持续利用土地空间,探索“林地入股+保底分红”模式,引导农户参与崖柏繁育基地建设;开发崖柏保护公益性岗位,深化健全农户增收利益链接机制;打造“雪宝山崖柏”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推动生态原产地认证,让群众共享绿色发展红利。

  


原文链接:http://lyj.cq.gov.cn/zwxx_237/mtbd/202510/t20251020_1509721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