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土地长出“绿色银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徐涛
“把天麻种进腐殖土时,蜜环菌得贴紧种子,这样长出来的天麻才饱满。”10月15日,毕节市威宁自治县雪山镇法地村,村民周菊小心地将天麻种埋进腐殖土。
在基地务工,周菊和村民们干一天能挣120元工资,不仅学到了种植技术,还能照顾家里。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这正是威宁从“石漠伤疤”蜕变为“绿色银行”的生动缩影。
威宁地处滇黔交界高原区域,石漠化曾是这片土地上“啃不动的硬骨头”。为了治理石漠土地,一代接一代的干部群众扎进荒山,用铁锹和汗水开启植绿之路。
1985年,300多名林业人扎根观风海镇沙子坡,在石漠化严重的不毛之地上刨土种树,栽下了3万亩华山松。如今,这里已长成绵延10余公里的林海,成为全省华山松采种基地。
1998年,外出打工的尹兴志放弃高薪工作返回家乡东风镇末倮村,挑起村支书的重担,带着村民啃洋芋、住山头,坚持不懈种出2400亩华山松。通过27年深耕守护,末倮村森林面积增长到6800亩,森林覆盖率从不足10%跃升至26.81%,昔日“风沙坡”变成了“聚宝盆”。
植绿护绿,久久为功。这份坚守今天已经在威宁全域“开花结果”:哲觉镇54.93%的森林覆盖率孕育出“天然氧吧”,26个村遍布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黄杉,2万多株百年黄杉见证着生态环境的变迁,“诞生”了1个国家森林乡村、4个省级生态村;草海通过“人退湖进”修复生态,水生植被覆盖率从9%升至66%,水质提升至V类,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海菜花首次绽放湖面……
截至目前,威宁全县森林面积超400万亩,绿色成为“高原明珠”最鲜明的底色。
绿起来的土地,正在加速释放富民兴业的“生态红利”——
雪山镇法地村采用“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方式,在8000多亩林地中划出100多亩试点天麻种植。这种仿野生种植不砍树、不占田,把种子放进装有腐殖土和蜜环菌的塑料桶,利用林间落叶天然滋养,每亩预计收益12万元;
国有沙子坡林场内,贵州凌之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天麻种植规模从4000亩扩至1万亩,天麻品质与效益双丰收,形成“多点带动、全域辐射”的发展态势;
板底乡雄英村走出了“光—草—羊”融合发展新路:500亩光伏板下,7个经科学筛选的牧草品种形成“四季有草”的良性循环,移动电围栏划分的轮牧区让载畜量提升50%,光伏板遮阴保墒、牧草固土肥田、羊群转化收益。
2024年,威宁全县林下经济产值达20.7亿元,带动5万余名群众增收。从“黄沙漫天”到“林海连绵”,威宁人民艰辛拓荒,迈步走上绿色发展新路。
责任编辑:梁木)
原文链接:https://lyj.guizhou.gov.cn/xwzx/mtgz/202510/t20251021_887136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2025-10-22
自治区林草局赴东乌珠...
2025-10-22
2025年广西国际林...
2025-10-22
[中国新闻网] 广东...
2025-10-22
七坡林场提前超额完成...
2025-10-22
广东省林业局办公室关...
2025-10-22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新成...
2025-10-22
“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
2025-10-22
全省耕地保护监测监管...
2025-10-22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督查...
热门资讯
2025-10-22
韩正会见美国俄勒冈州...
2025-10-21
省法院召开党组(扩大...
2025-10-21
规模超首届!第二届普...
2025-10-20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2025-10-17
张军会见联合国副秘书...
2025-10-17
丁薛祥出席中国环境与...
2025-10-16
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六...
2025-10-15
最高检党组第五轮巡视...
2025-10-14
李强会见加纳总统马哈...
2025-10-13
李强同朝鲜内阁总理朴...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345号



